“昨天订的货,今天涨价了,得补差!”“你这补差单没写清楚,我不认!”“财务说补差金额对不上,又得重算”……在钢材贸易中,因市场价格日内波动,补差业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但手工处理不仅耗时,更易引发客户纠纷甚至法律风险。某华南钢贸商曾因Excel算错补差单价,多收客户8万元,最终被迫退款并赔偿信誉损失。更隐蔽的风险在于,重复补差、超量补差、跨合同补差等操作,在纸质或表格模式下难以追溯,极易造成库存虚增或应收失控。
问题的核心在于:补差不是孤立操作,而是原销售合同的延伸。若脱离原始订单、采购成本、实际入库量单独计算,必然失真。而钢贸链SteelFlow系统将补差业务纳入标准化流程,实现“有据可依、自动计算、客户可见、财务同步”。
在SteelFlow系统中,业务员创建补差单时,必须选择对应的原始销售合同。系统自动带出客户名称、产品规格(如Q235B Φ12mm)、原单价、计划发货总量等关键信息,无法手动修改,从源头防止“张冠李戴”。同时,补差类型清晰标注为“价格上涨补收”或“价格下跌退款”,并在单据顶部显示原合同编号,确保每一笔调整都有迹可循。财务人员对账时,可一键穿透查看所有关联记录,无需跨表查找。

这是防风险的关键!系统执行双重校验:
• 总量控制:(已出库量 + 已补差量 + 本次补差量) ≤ 原合同总量;
• 状态锁定:若某批次钢材已完成最终结算,系统自动关闭补差入口,避免重复操作。
例如,一份100吨的合同,已发70吨、已补差20吨,则本次最多只能补差10吨。若业务员试图对另一份合同的产品做补差,系统会提示“产品不匹配”。这一机制严格遵循钢贸行业对补差业务的风控逻辑,确保每一步操作真实、合规、可审计。
补差单价如何定?系统支持两种主流模式:
• 成本加成法:自动读取对应采购单的实际到货成本(含运费、损耗),按合同约定比例计算补差;
• 指数浮动法:对接“我的钢铁网”等权威平台,按双方约定的结算日指数自动取价。
无论采用哪种,系统均生成完整的计算明细,包含原始价格、新价格、差额、数量、总金额。客户收到微信通知后,扫码即可查看全过程,大幅降低沟通成本与争议概率。
补差单一经确认,系统立即执行三项动作:
1. 生成应收调整单,自动挂账至客户名下,并同步更新应收账款余额;
2. 标记原销售单状态为“部分补差”或“已补差完成”;
3. 推送微信通知给客户,附带加密二维码,扫码即可验证。
当后续期货到货完成入库时,系统还会再次核验:若该合同下所有应补差项均已处理,则自动关闭采购单与销售单,形成完整业务闭环。华北某年营收1.5亿的钢贸企业上线后,月均补差纠纷从5起降至0起,财务月底对账时间缩短60%。

一位财务经理坦言:“以前最头疼月底调补差账,现在系统自动生成凭证,审计来了也能秒出明细。”而销售主管则说:“客户扫码看到计算过程,当场就确认付款,再也不用扯皮。”
正在了解 钢贸链贸易供应链管理系统 相关解决方案?
支持低代码定制开发与私有化部署,欢迎咨询!
咨询电话:15978966810
钢厂发货延迟、规格不符、资金被套?钢贸链SteelFlow系统实现期货采购从签约到结算全程跟踪,到货自动核销,风险降低80%。
“老板在工地,合同等签字”“销售在客户厂里,不知道仓库有没有货”“司机问发哪个规格,得打电话回公司查”……这些低效场景,每天都在消耗钢材贸易企业的响应速度与客户
“花了上百万买ERP,结果半年还在手工做账”“业务员宁愿用Excel也不登录系统”“上线后发现根本跑不通实际业务”……这些场景,在钢贸企业的ERP实施中屡见不鲜
钢贸ERP实施总失败?本文详解从项目启动到上线的5大关键步骤与避坑指南,助您一次成功,实现业财一体化。
在涉及钢材加工(如切割、分条、酸洗、镀锌等)的贸易企业中,加工订单的管理常常是一大难题。订单信息散落在不同人员的Excel表格或纸质单据中,生产进度不透明,质检